THE LATEST INFORMATION
| 资讯中心 |
上个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新闻一出,有媒体称,这无疑将对国内成品油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行业对石油的消耗量已经占总消耗量的1/3以上,2015年年底,在中国汽油消费结构中,汽油车占比近90%,地位举足轻重。而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显示,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预计影响汽油消费量300万至500万吨,从数字看似乎影响有限,但该规划也指出,如果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商业化生产,将对成品油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此,石化行业从业者生出种种疑虑,面对新能源的挑战,石油企业该如何应对?记者带着同样的疑问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冯连勇表示,该政策对石化行业的影响很大。首先,走新能源道路是大势所趋。我国已经要求到2030年碳排放要达到峰值,气候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已经显现。其次,该政策对成品油产销,以及原油需求两个方面会造成影响。他表示,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确实占我国石油总消费中的一个大头,如果如政府规划所说的,传统燃油车在2022年左右进入产销量峰值停滞期,届时成品油需求达到峰值也是可能的。最后,从世界范围看,金融危机正在深化,逆全球化趋势开始显现,若全球化进程受到阻遏,将导致区域主义抬头,影响国际贸易流动,继而影响交通运输等产业,必然拖累原油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表示,国家汽车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就是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汽车,发展清洁低碳的车型,通过政策引导消费者清洁消费,这个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然而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项政策主要将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对汽柴油消费并不是直接的。他认为,影响成品油销售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新能源车的发展,还会受到天然气价格、油气配比的变化,出租车、货车油改气等因素的影响。而据媒体报道,上汽集团整车平台副总监张东表示,停止新建传统燃油车企,对发展新能源车的利好恐怕有限。不核准设立新公司不代表传统内燃机车企不能够扩大产能,他认为,国家出台这一限制措施并非代表传统燃油车企失去发展机会。从产能上看,一些受到市场欢迎的车型依然产能不足。停止新建传统车厂的信号意义可能会大于实际影响。
专家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可以明确的是,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石化企业提早制定应对方案必不可少。由于近年消费柴汽比下降,使得以前按照多产柴油设计的炼厂出现与下游销售不匹配的情况。一些专家建议,炼厂应紧密结合市场动态,通过相应技改措施,如直馏重柴油进催化裂化装置增产汽油,新建烷基化、异构化等装置多产汽油组分提高汽油产量等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短期来看,替代能源对成品油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大,但从长期发展角度看,未来汽车动力的大方向仍将朝着更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发展,届时我国炼厂的转型势在必行。因此专家建议适当超前研究将燃料型炼厂转变为化工型炼厂以化解成品油供需矛盾,应是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采访中,郭焦锋提到,从汽车的用能结构看,还分为燃油车、燃气车和电动车。国务院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推进天然气大规模利用的相关政策,天然气产业发展前景大好。冯连勇也表示,传统石化企业面临转型的需要,发展生物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