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THE LATEST INFORMATION
| 资讯中心 |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苏子开)11月30日,欧佩克8年来首次达成减产协议:从2017年1月起,持续6个月减产原油约120万桶/日,成员国综合减产后目标产量为3250万桶/日。该协议旨在解决全球原油过剩问题,终结低油价给生产国带来的危机,提振全球经济。
欧佩克减产协议显示,减产幅度较大的沙特、伊拉克、阿联酋三国日减产量分别为486万桶、210万桶和139万桶,并说明此次减产将建立委员会监督减产情况。该委员会由科威特、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和两个非欧佩克国家组成,在该组织秘书处协助下监督减产协议在各国的实施情况。
从暂时中止印度尼西亚欧佩克成员的决定看,欧佩克此次减产下了“狠心”。由于印尼表示加入欧佩克不到一年时间,且属于石油净进口国,参与减产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欧佩克就其成员身份需要再次考量。
该协议时限仅6个月,但特别注明了如有必要将自动续期6个月,即在2017年5月25日欧佩克下届大会时,对延期问题进行讨论。
公告提及,减产协议主要依据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世界经济增速到2017年仅为3.1%,非欧佩克成员国2017年将增长30万桶/日的供应量。2017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与2016年相比将保持不变。目前,全球原油库存依旧高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
“短期内原油供应并不会出现衰减,减产的溢出效应将逐步释放。由于常规油田长周期投产项目发展慢,以及美国页岩油无法长期弥补减产带来的全球性产量衰退,这些会促成油价在两年内有一波大幅反弹。”BP中国公司政策及监管事务总监闫建涛判断。
自减产协议达成后,油价一度涨幅超10%,WTI收于49.4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收于50.47美元/桶。